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法的适用概念辨析/唐伟元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14:41:24  浏览:870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法的适用”概念辨析

唐伟元


法的适用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是什么呢?对此在法学理论上是存在争论的。
沈宗灵先生认为(见沈宗灵主编,《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34页),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的实施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的遵守,法的执行,法的适用。法的遵守的广义就是法的实施,法的遵守的狭义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活动。法的执行的广义是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法的执行的狭义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人们把行政机关称为执法机关,就是在狭义上适用执法的。法的适用,通常是指国家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由于这种活动是以国家名义来行使,因此也称为“司法”,法的适用是实施法律的一种方式。
法的适用发生的情形有两种情况,第一,当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关在相互关系中发生了自己无法解决的争议,致使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无法实现时,需要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裁决纠纷,解决争端。第二,当公民、社会组织和其他国家机关在其活动中遇到违法、违约或侵权行为时,需要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制裁违法、犯罪,恢复权利。
因此,法的适用的特点如下。(1)法的适用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实施法律的专门活动,具有国家权威性。在我国,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专门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工作。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查权。(2)法的适用是司法机关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实施的活动。(3)法的适用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具有严格的程序性及合法性。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依据相应的程序发规定,保证正确、合法、及时的适用法律,实现司法公正。(4)法的适用必须有表明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书,如判决书、裁判书和决定书等。为了保证法律的正确适用,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有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国家赔偿与司法责任等。
而人大的孙国华、朱景文先生则认为(见孙国华、朱景文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313页),以法律规范是否需要国家机关的干预才能实施和实现为标准,法的实施可分为法的遵守和法的适用。
法的遵守是指全体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国家公职人员和全体公民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为,实施法律规范活动。
法的适用则在需要国家机关的干预下才能将法律规范予以实施和实现的情况下产生的,是指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活动,它使具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其适用法律制裁。司法机关依法运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的“司法活动”,是法的适用的典型的,重要的形式。因此,法的适用属于依法进行的个别调整,是在出现了必须由国家专门机关干预,法律规范才能得到实现的情况下产生的。
法的适用的情形为:(1)当法律关系各方出现争执时。(2)当发生违法犯罪时。(3)当某一种社会关系或事实对社会或对当事人具有重要意义,它的产生或存在必须有国家主管机关的确认、监督和检验它是否真实时。(4)当实现法律规范的必须由主管国家机关给予支持时。
法的适用的分类,若按照法的实现的正常形式和非正常形式则可分为两大类,即对法律规范处理部分的适用(调整性职能的适用法的活动)和对法律规范制裁部分的适用(在违法情况下国家机关给予制裁的活动);若按照适用法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权力机关适用法的活动,国家行政机关适用法的活动,国家司法机关适用法的活动等。因此,法的适用又具体包括司法适用、行政适用、仲裁和调解。
司法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行使司法权、运用法律处理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行政适用又称为行政执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将法的一般规范适用于特定行政相对人或事,调整具体行政关系的活动。
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有: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事实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通过上述两种观点的叙述,可知北大版和人大版关于法的适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大不一样的。最明显的差别在于法的适用的主体是不一样的:北大版的法的适用的主体仅为国家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而人大版的法的适用主体除国家司法机关外,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比较而言,沈宗灵先生的关于法的适用的内涵和外延的观点更可取。因为其分类标准科学,条理清晰,范围明确。人大版的法的适用的分类标准在内涵和外延上均较模糊,划分不清,不具有科学性,而且此种分类标准中的“国家干预”其具体涵义又如何理解呢?明显可以看出,在此分类中,“法的适用”其实也是“法的遵守”,因为国家机关的干预而将法律规范予以实施和实现的活动,即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单位按照法律的规定运用国家权力,将法律规范运用于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专门的活动(法的适用),也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按照法律规范的要求行为,实施法律规范的活动(法的遵守)。如此一来,“法的适用”与“法的遵守”根本就未区分开。
2000年司法考试第一卷第41题是这样的:下列哪些行为不符合我国法律的适用原则?
A. 法官乐某为办好案件与原、被告双方的代理人分别有多次私下接触
B. 族长决定强奸案的被害人赵某及家人不许向公安局报案,由强奸实施人董某向赵某赔偿5000元
C. 在处理合同纠纷时,诸葛法官接到市委书记的批条,指示不能判外地企业胜诉
D. 监狱根据法定的情况没有将因贪污、受贿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的原局长万某收监执行
本题测试的是我国法的适用原则,实际上本题考的是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那么,此题的答案如何呢?有些书本(见岳西宽主编,《2003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分类精析与应试技巧》,中国工商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8页)认为是ABC。根据上述对法的适用的理解,我认为,此题答案有待商榷。
前述题目中,ABC三项是属于法的适用,但违反了“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符合题意,应选是无疑问的。问题在于选项D是否属于法的适用以及符合法的适用原则?若以人大版为准,则选项D中的监狱收监行为也是国家干预的行为,是属于法的适用也符合法的适用原则,因此,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最终答案为ABC。若以北大版为准,则选项D中的监狱既不是人民法院也不是人民检察院,也更不是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因此,选项D不属于法的适用更不用说符合法的适用原则,只是法的执行。所以,选项D也符合题意,最终答案应为ABCD。我认为答案应为ABCD。

问题探讨请e-mail:weiy2345@sohu.com 或 weiy2345@126.com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暂行规定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政府


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的暂行规定

为做好新时期的拥军优属工作,支持部队建设,促进军政军民团结,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拥军优属工作的指示和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拥军优属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更好地为驻军和广大优抚对象服务。认真研究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巩固国防、提高部队战斗力、促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第二条 拥军优属是全市各级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应当把拥军优属工作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本单位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和厂企设立拥军优属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发扬优良传统,实现拥军优属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
第三条 各级政府要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防教育纳入全民教育计划,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德育教育的必修课。各级新闻宣传部门应当制定拥军优属宣传规划和实施方案。基层单位健全拥军优属服务网络,以富有实效的拥军优属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全民的国防观念。
第四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拥军优属工作的宣传,市、县、乡三级设立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国防教育展览室;主要街道和路口设立永久性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明显标志。各级各部门要注意发现、培养和宣传拥军优属工作中的典型人和事,特别下力培养在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典型,各级都要有自己的典型。
第五条 各级政府及各部门应坚持“团结—协商—团结”的方针,妥善处理军政军民关系,搞好军政军民团结,保护部队和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的规定,对破坏军事设施、盗割军用通讯线路,偷拿哄抢军用物资和农场生产成果以及到营区滋扰闹事者,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六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部队副食品、水、电、燃料、液化气等日用必需品应保证优先、优质供应。对粮油的供应,按照总后勤部、财政部、国内贸易部、国家粮食储备局制定的《军粮供应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属于地方财政补贴的,按规定补足。
第七条 对部队战备训练和营建必须征用的土地,应依法给予优先解决。对通往部队营区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要优先规划和建设,并搞好平时的养护,确保畅通。公共汽车站(点)设置,要便于部队战备、训练、生活。在部队营区附近修建工厂,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执行,保障营区环境不受污染。
第八条 市内各车站、港口,对现役军人和革命伤残军人实行优先购票、优先乘车(船)、优先托运行李。有条件的应开设军人售票窗口和军人候车(船)室(区、席)
各类公路、桥梁、隧道、停车场等管理机构对通行和停放的军车,一律免收费用,并设有军车免费牌、匾。
邮电部门要确保部队邮件、信函、报刊的及时投递。
第九条 要注重为驻军排忧解难,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对有工作的随军家属、病故军官随军家属、随调家属及其子女,按着分级管理、逐级负责、适当专业对口、方便生活的原则,各级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应当积极帮助协调,妥善做好安置工作。公安、粮食部门要及时办理户口、粮食供应手续。军队转业干部及其家属落户不受城市人口机械增长控制指标的限制。
第十条 企业在实施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改革时,对革命烈士、因公牺牲、病故军人、现役军人的家属和革命伤残军人尽可能不安排下岗。企业破产或者被兼并时,劳动、人事部门应当积极安排他们再就业。对自谋职业开办实体和部队自办企业,在资金贷款方面比照下岗职工给予优惠。对分居两地的现役军人配偶,所在单位应当在工种等方面给予照顾;在企业生产岗位上的军人妻子,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得到女职工劳动保护。
第十一条 驻地部队子女和烈士子女就学,可就近升入条件较好的中小学,收费标准不高于当地居民子女。对家庭生活困难的免收学杂费,因实际困难要求借读的,学校应视情况予以照顾,不得收取规定以外的费用。
第十二条 对按照规定休探亲假的现役军人家属,休假期间照发其工资。因工作需要当年没有探亲的,次年探亲的假期适当延长。
第十三条 军队离、退休干部移交地方后,各级政府应当切实做好接收安置工作,认真落实他们的政治、生活待遇。有关部门对军队离退休干部的专款专用的住房建设,应当免收市政设施、商业网点、中小学配套、人防、绿化、水、电、煤气管网集资等费用,按规定需地方财政解决的经费,要及时予以解决。
第十四条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军队转业干部有关政策规定,积极接收、妥善安置,尽量做到对应安排适当职务。对在边防、海岛、高原、沙漠和从事飞行、潜水、潜艇工作以及对部队建设贡献较大的干部,在分配去向、工作岗位、职务安排上,给予优先照顾。
第十五条 对城镇退伍军人和转业志愿兵安置,任何单位不得制定与安置退伍士兵政策相违反的规定。实行指令性和按系统分配任务包干安置及区别对待的原则。被部队授予称号、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伍士兵、烈士子女在安置中给予照顾。任何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当地政府的分配安置任务,并不得以任何名义征收附加费用。要保证按规定时限完成安置任务,因单位推托接收造成退役士兵不能及时上岗的,由接收单位补发自安置部门开据安置信之日起的工资。
第十六条 做好征兵工作,严把征兵质量和征兵命令规定的城乡征集比例关,及时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
第十七条 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名义向部队摊派各种费用。确实需要请求部队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援的,由当地双拥办公室协调。
第十八条 各县(市)区、场应当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在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线时,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金不计入家庭收入,使他们的生活略高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第十九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搞好城乡义务兵家属和农村其他优抚对象优待金社会统筹。按照规定标准及时落实兑现。并建立市、县、乡三级拥军优属保障金。建立奖励优待金制度,对荣立特等功和荣获大军区以上荣誉称号的奖励3000元;荣立一等功奖励1000元;荣立二等功奖励500元;荣立三等功奖励100元。
第二十条 家居农村的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退伍红军老战士、革命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和带病还乡退伍军人本人,免摊义务工。
第二十一条 各地卫生、民政部门对孤老优抚对象的医疗保健实行定点、建卡、凭证优先制度,并免收挂号费、出诊费;二等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和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执行当地公费医疗制度,不得定额包干;孤老烈属医疗费全部免交;不享受公费医疗的其他优抚对象支付医疗费确有困难的,酌情给予减免40%—70%,减免部分由当地财政部门负担。
第二十二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把解决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治病等困难,纳入社会保障统筹规划,优先解决。发动社会群众的力量,从资金、物资、技术、信息、项目等方面,积极扶持优抚对象发展生产,勤劳致富,使他们与当地人民群众同步提高。
第二十三条 加强光荣院等优抚事业单位建设,充分发挥其文明窗口作用。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市民政局负责组织实施。以往之规定与本规定相悖的,执行本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蓬共和国政府关于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的议定书

中国政府 加蓬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蓬共和国政府关于农业技术合作项目的议定书


(签订日期1975年6月29日 生效日期1975年6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蓬共和国政府就农业技术合作项目问题,进行了友好商谈,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加蓬共和国政府商定,在加蓬的阿柯克、奇班加、尼亚利、兰巴雷内、莫托博、邦戈维尔和奥耶姆等地继续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如有可能,经双方协商,中方向加方移交一些老点,建立新点。各推广点的水稻、蔬菜试种和推广的规模等事宜,将根据加蓬政府的需要、组织农民情况和耕种条件、以及中国农业技术组的可能,由双方分期商定,并签订会谈纪要。

  第二条 为实施本议定书第一条所述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视项目进展情况,分期分批地派遣七十名左右农业技术人员前往加蓬共和国向加蓬当地农民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在加蓬工作期限为五年。他们在加蓬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按中、加双方换文规定办理。

  第三条
  (一)为实施本议定书第一条所述项目,中方负责:
  1、就适合当地条件的上述作物的生产技术和猪的饲养技术进行试验,并将这些技术传授给上述地区的农民;
  2、对上述各点内要开垦的土地和需建设相应的水利设施等进行勘察、规划、设计;
  3、协助加蓬政府有关部门对上述地区农民开荒和农田整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4、通过生产实践,培训加蓬农业技术人员;
  5、为开荒造田和建设相应的水利设施提供施工机具(施工机具的购置,由中方负责,产权属中方所有,只计取折旧费);
  6、提供试种期间必要的农机具(包括粮食加工机械)和化肥、农药、种子等物资,其品种、数量将根据项目的需要,由中、加双方另行商定;
  7、办理上述物资的包装、发运及运至利伯维尔港的保险等手续。
  (二)为实施本议定书第一条所述项目,加方负责:
  1、提供上述各推广点需要开荒耕作的土地和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及有关农业技术资料,并承担该土地上障碍物的拆迁;
  2、安置迁入上述地区的农民,并解决其安置费;
  3、指派官员组织农民开荒造田、兴修农田水利、进行生产,并负责经营管理、农业信贷及产品销售等工作;
  4、指派农业技术人员同中国农业技术组进行工作;
  5、提供当地可能供应的生产物资和建筑材料;
  6、办理中方运至利伯维尔港的物资的报关、提货、保管等手续,并负责运至使用场地。

  第四条 实施本议定书规定的项目所需的当地费用(包括自中国农技人员抵加蓬后直至本议定书签订前实际发生的、并由中方已垫付的当地费用),按照中、加两国政府关于当地费用换文的规定办理。

  第五条 本议定书第三条第(一)项第2、4、6、7款所需的费用和5款所发生的折旧费,从一九七四年十月六日中、加两国政府在北京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规定的贷款项下支付。中方将根据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分批提出结算书,经加方确认后,由中国成套设备出口公司开出帐单一式两份,通过中国银行和加蓬发展银行办理结算。

  第六条 本议定书未尽事宜,将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本议定书于一九七五年六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签订,共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法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        加蓬共和国政府代表
     外交部长           外交和合作事务部长
     乔 冠 华         科尼吉·奥昆巴·多克瓦策格
     (签字)              (签字)